10月25日,第四屆世界聲博會暨2021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在安徽合肥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通過線上方式分享了對國內 AI 的生態建設、人才培養以及產業發展的看法。
?
在演講中,對如何推動國內人工智能(AI)生態建設、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等,高文做了詳細闡述。
高文認為,當前我國發展AI既有優勢也有短板,其中就包括AI領軍人才短缺。我國的AI應用生態很好,而且具備一些優勢,比如我國政策支持給力、擁有海量數據、有豐富的應用環境,同時還有AI人才的數量優勢,這些優勢也使得應用生態不斷向好。不過,在AI產業發展中,還有4個短板。
這4個短板包括:相比先進水平,我們的算法原始創新少、核心芯片和傳感器等仍面臨“卡脖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機器學習開源開放學習框架少、頂級的AI學者人才不足。這4個短板,都是亟需補齊的。
如何補齊短板?
開源開放是激活AI創新的重要一環?;陂_源開放,我們的長板可以做得更長,短板也可以盡快彌補,并且也更容易與國際主流的AI發展進行銜接和同步。因此,開源開放是非常好的發展思路。
AI人才培養的問題在于,我國雖然有大量的青年才俊,但頂級的AI領軍人才較少,大概只有美國的20%。這也意味著,我們至少還要再培育4倍于當前數量的AI領軍人才。
自2019年至今,我國已經有300多個AI專業在高校被設立,這對于青年AI人才的培養很有幫助。而AI領軍人才的培養,現在還主要靠市場、靠“獨角獸”。
但是,僅依靠市場來培養這類人才也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在基礎研究層面,從算法開發角度,培養AI高級人才。因此,未來如何在高校院所、國家實驗室等培養AI高級人才,是今后一段時間必須要重點考慮的事情。這需要政策措施和配套支持共同策動。
在AI產業,有些企業越做越大,可能會選擇多樣化發展。比如科大訊飛一開始做語音合成,后來又涉獵語音識別、智能翻譯、自然語言處理,實現了多樣化發展。但科大訊飛并沒有跨行,而是在AI的分支越做越深、逐步布局,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做法。
另外,一個企業要想成長,僅靠自身是很難的,要有政府的扶持,也要找到市場準確的定位,整個生態系統要從企業產學研各個方面要結合起來,才可能把企業真正做好??拼笥嶏w就是一個典型的政產用學研結構比較好的一個代表。
總之,要認識到,AI發展是一個長期性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需要AI本身的發展和學科交叉的發展并行,這其中就包括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等學科。
交叉學科的發展,最重要的仍然是人才培養,因為只有復合型人才多了以后,才能把這些交叉研究成果的產業化做得更好。因此,我希望產學研各界能夠攜起手來,從不同層面完善AI發展的生態鏈,將我國巨大的市場和數據優勢轉化成AI技術產業發展的勝勢。
他還提到自己負責的鵬城實驗室。作為新型的科研機構和國家實驗室,鵬城實驗室也在探索如何把國家戰略布局的一些目標研究,同市場和資金,實現有機融合。
在演講末尾,高文呼吁大家攜手從各個不同角度,把國內的AI生態鏈做得更好,把國內的巨大市場優勢和數據優勢轉化成AI的技術和產業發展優勢。這樣,經過幾年以后,中國在AI領域有望領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