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評價破立并舉
科普網紅晉級研究館員,職業農民獲評正高級職稱,帶貨直播也可以評職稱,民營企業開展職稱自主評審……伴隨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職業群體成長“天花板”被打破,有了更多出彩的機會。
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2021年,人社部門加快推進人才評價制度改革,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隨著8月9日《關于深化實驗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印發,27個職稱系列的改革指導意見全部出臺,歷時5年的職稱制度改革重點任務總體完成。9月24日,人社部在甘肅蘭州召開全國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總結會。5年來,改革通過健全制度體系、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拓展評審范圍、加大“放管服”力度等措施,樹立了重品德、重能力、重業績的評價導向,拓展了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空間,進一步發揮了用人主體積極性,充分激發了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各地不斷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湖北深化衛生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對作出突出貢獻、獲得省部級以上表彰或記大功獎勵的一線人員,開辟“綠色通道”,3025人享受政策紅利取得高級職稱。天津聚焦職稱評價范圍、評價標準、評價機制3項關鍵改革,構建符合全市產業發展特點的職稱專業體系。四川設立優秀青年人才高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在政策和服務上為優秀青年人才申報高級職稱提供便利。
貫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人社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支持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和職業資格考試,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參加職業技能評價,拓寬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搭建兩類人才成長立交橋,促進兩類人才融合發展。河北打破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與職業技能評價界限,將貫通領域擴大為工程、農業等8個職稱系列。甘肅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取得經濟、會計、統計、審計、翻譯、出版、通信、計算機技術與軟件等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重慶全市企業、職業院校2000余名工程技術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1萬余名高技能人才取得職稱。
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2021年,人社部大力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推動各級各類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遴選發布社會培訓評價組織。9月,人社部印發通知,啟動特級技師評聘試點工作,在高技能人才中設立特級技師技術職務(崗位),進一步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提高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和待遇水平。上海試點特級技師評聘,聘用到特級技師崗位的人員,可比照本企業正高級職稱人員享受相關待遇,可結合實際情況,享受療休養(休假)以及落戶、購(租)住房、醫療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政策。湖北襄陽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強化機構監管,目前已開展技能等級認定評價活動52次,認定14000余人次。
為更好服務各類人才,2021年人社部上線運行全國職稱評審信息查詢平臺,面向各地人社部門、用人單位及個人提供跨地區職稱信息核驗查詢服務。目前平臺歸集1300萬條信息,累計為42萬人次提供核驗,基本實現職稱信息跨地區在線核驗。
專技人才隊伍活力迸發
召開政府特殊津貼制度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座談會,表彰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舉辦第一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2021年,專業技術人才工作亮點紛呈,高層次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5月11日,政府特殊津貼制度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座談會召開。政府特殊津貼是黨和國家尊重、關心、支持人才的重要制度安排,實施30年來取得顯著成就。截至2020年底,共有22批18.7萬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聚焦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博士后制度不斷完善。2021年,人社部深入實施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和國際交流計劃等項目,重點資助培養1100多名優秀青年人才,截至12月底招收近3萬名博士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的通知》,全面實行博士后工作分級管理,推進企業創新聯合體建設,進一步發揮博士后制度在推動企業創新和科技進步中的重要作用。廣西啟動博士后聯合培養“扶搖”計劃,依托區外高水平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為廣西引進一批優秀博士后人才、組建一批年輕科研隊伍、搭建一批高水平科研平臺、產出一批高質量科研成果,推動一批應用型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廣州市在重點實驗室、高水平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園區、高等院校、高新技術企業等廣泛設立科研平臺,對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站、分站、創新實踐基地等予以100萬元—30萬元不等的建站資助。
舉辦大賽促進博士后創新創業。2021年5月,人社部、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正式啟動第一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大賽以“博采科技精華、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共設創新賽、創業賽、海外(境外)賽和揭榜領題賽等四個組別,于6月開啟報名程序,12月18日至20日在廣東省佛山市舉辦全國總決賽,共產生57個金獎、91個銀獎、125個銅獎,現場簽約項目54個,意向合作金額11.27億元。大賽是我國博士后制度實施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全國性博士后創新創業賽事,推動了全國博士后工作創新發展,充分激發了博士后創新創業潛能,促進了產學研深度融合。
加快推進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全年舉辦3期高級專家國情研修班、1期專家創新大講堂。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2021年開始實施新一輪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每年培訓100萬名創新型、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目前遴選確定300期國家級高級研修班。創新開展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制定頒布智能制造、大數據、集成電路等10個國家職業標準,加快數字技術人才自主培養。啟動實施第六批新疆特培工作,繼續實施第三批西藏特培工作,培養少數民族專業技術骨干520名,將四川、云南、甘肅、青海四省涉藏州縣納入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特殊培養計劃。
強化對專家人才的表彰激勵。10月28日,召開第六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會,公開表彰93名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和97個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各地注重對優秀人才的表彰激勵。山西設“山西省優秀人才突出貢獻獎”,對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和團隊進行表彰獎勵。
關心關愛專家人才,優化服務保障。12月4日至11日,人社部邀請50名在各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高層次專家攜家屬到海南,參加冬季休假活動。各地創新方式,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便利服務。福建推動實施高層次人才服務“快辦行動”,創建“人才驛站”,設立一站式服務窗口,安排服務專員負責政策解讀,牽頭受理人才待遇的落實工作,實行一條龍服務。山東進一步優化完善高層次人才服務事項辦理機制,所有涉及高層次人才服務事項實現“受理即辦理,一周必辦結”,全面提升高層次人才服務的精準化、便捷化水平。
加大力度支持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為國服務。實施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和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資助項目,遴選支持了122名高層次留學回國創新創業人才。實施海外赤子為國服務行動計劃,資助了47項服務活動,組織留學人員通過多種形式智力報國、發揮作用。
不斷推進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平臺建設。3月18日,人社部發布《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和服務規范》行業標準,推動全國留學人員創業園向標準化、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為留學回國人員提供更好的創新創業平臺。12月10日,人社部分別與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張家港留學人員創業園、湖州留學人員創業園、濰坊留學人員創業園和海口留學人員創業園,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共建留創園健康、快速發展,吸引更多留學人才創業創新。
技能人才擁有更多獲得感自豪感
從大力實施“技能中國行動”到表彰高技能人才,從蓬勃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到企業給頂尖技能人才開出百萬年薪……現在,技能人才有了越來越多的獲得感、自豪感、榮譽感。
全國職業教育大會4月12日至13日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人社部印發《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技工教育發展的總體要求,明確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深化技工院校改革,推進辦學模式創新,加強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培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高素質技能人才支撐。
啟動實施“技能中國行動”。6月,人社部印發實施方案,在“十四五”時期大力實施“技能中國行動”,形成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技能精湛、素質優良,基本滿足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隊伍。2021年與天津、河南、新疆、新疆兵團簽署共建技能省市協議,加大部省合作,推動技能人才改革先行先試和“技能中國行動”全面實施。
2021年以來,人社部推動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質量年活動,印發《“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開展以工代訓,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和職業培訓券試點工作。據統計,2021年1—10月全國開展補貼性培訓2394萬人次。2019年至今,全國共培養企業新型學徒121.8萬人次。
各地人社部門積極響應,全面落實“技能中國行動”,大規模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云南實施“技能云南”行動,計劃到2025年,全省累計開展職業培訓500萬人次以上,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到500萬人以上。廣西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湖南啟動“6+2湖南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全面實施終身職業技能培訓。
加強技能人才激勵表彰。3月,人社部辦公廳印發《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導企業建立健全體現技能價值激勵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6月22日,第十五屆高技能人才表彰大會舉行,30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和293名全國技術能手受到隆重表彰。舉辦高技能領軍人才研修交流和暑期休假活動,提升高技能人才職業榮譽感、自豪感和獲得感。
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引領示范作用。2021年,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第二屆全國技工院校學生創業創新大賽等一系列全國性技能競賽陸續舉辦。各地職業技能大賽亦精彩紛呈,各行“高手”輪番登臺競技,以賽促教、以賽促訓、以賽促學,推動了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籌辦工作有序推進,世賽會旗南極展示、“世賽號”火箭冠名和“迎世賽點亮技能之光”主題宣傳推廣活動相繼啟動,南航“上海世賽號”彩繪飛機首飛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國技能形象,助力提升世賽全球影響力。
?